Honda SENSING于2015年导入中国,是面向未来自动驾驶而开发的一套全方位的安全驾驶辅助系统。
采用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对路况进行高精度探测,并通过各种辅助技术协调配合,从而实现回避事故、安心舒适驾乘。
- 前方 / FRONT 车道保持辅助系统(LKAS) 车道偏移抑制系统 附带低速追随模式ACC 交通标识智能识别系统 碰撞缓解制动系统(CMBS)
- 侧方 / SIDE 盲点显示系统(Lane watch) 盲区监测系统
- 后方 / REAR 360°全景影像系统 后视动态提醒系统
有效吸收碰撞能量 保护车内外的每一个“你”
ACE全称Advanced Compatibility Engineering,即承载式车身构造,是一种提高自身保护力和降低对外攻击力的安全车身。 即便是大小、轻重不同的两车相撞, ACE承载式车身也不会让其中一方受到太大损伤,既可以有效保护自己,也能减轻对他人的伤害。 在应对易发的正面撞击时,ACE承载式车身用顶架和下横梁来吸收碰撞的能量,并将其分散到车身支柱和地板上, 延缓冲击时间、增加受力接触点,从而减轻对车内人员的冲击,实现保障安全的目的。 作为被动安全的核心技术之一,Honda已将其应用于所有量产车型。
车身前部的溃缩是ACE承载式车身构造的独特设计,可以借此缓解冲击力,减弱对车内乘员的冲击,而乘员舱由高刚性车身构件组成,有效保证乘员的生存空间。
当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时,为将车辆对行人的冲击降到最低,Honda的车身前部采用了缓冲式构造,通过吸能雨刮器、前窗支撑部的吸能结构、吸能引擎盖、引擎盖铰链吸能结构、吸能大灯、吸能保险杠等缓冲吸能部件的溃缩吸能,降低对行人的撞击力,减轻对行人的伤害。
降低行人伤害的缓冲式构造是通过先进的缓冲吸能组件降低碰撞伤害,从而保护行人的车身结构。
可以凭有效的缓冲吸能结构降低车辆对人的冲击力,从而保护行人的安全。
Honda混合动力车采用ACE承载式车身结构,通过复合型车架来承载碰撞时的冲击力,有效吸收、分散冲击力。
发动机舱充分溃缩,以此吸收碰撞能量;同时所有车门可以正常打开,A柱到车顶没有出现变形情况,安全气囊也正常展开,乘员假人坐姿端正,最后经过现场检测,发动机舱内的混合动力电路系统没有发生任何漏电,电池系统也保持完好。
Honda的混动车将电池搭载了车身的后方,也对电池和燃料箱的位置进行了相当程度的加固。因此从后方撞击时,电池和燃料箱均不会产生变形。最大限度的保护电池和燃料箱的安全。
在ACE承载式车身结构核心保护区内,任何角度的撞击能力都会被溃缩区域所吸收,从而保证驾乘者与混合动力的核心部件都不受伤害。
Honda首创用于行人保护技术研究的高科技仿真假人。主要用于研究碰撞事故中行人所受到的伤害情况,从而降低汽车对行人的伤害,目前已经进化到第三代。POLAR在头部、胸部、腰部、腿部等部位安装有多组先进传感器,通过与各车型进行碰撞实验,检测车身吸能设计对行人安全的有效性,并最终创造出多项保护行人的安全技术。
诞生:1988年
使命:成为守护安全的超级替身
无论是在行人事故还是自行车事故中,汽车会给人带来最致命伤害的部位——头部。因此保护好人们的头部至关重要。
POLAR的头部安装了密集的感应器和加速度计,不仅可以测量碰撞发生时行人头部的速度变化和回转速度,还可以分析出车辆对行人头盖骨和脑部带来的伤害值。从而为研究人员提供精准的数据,来进行行人保护技术的研发。
POLAR的腰部加装了负荷,力矩等测量仪,帮助测量在受到撞击时究竟受到了多少撞击力,计算在受到撞击力后骨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根据以上数据解析腰部所受到的伤害。
POLAR膝盖部分的构造,是通过弹簧来模拟人的膝盖,还复制了半月板和韧带,可以模拟膝盖韧带受伤情况,对于细节,我们始终精益求精。
POLAR的“骨头”与“骨头”之间,隐藏着各种各样的传感器。通过这些传感器能够精准地获得,POLAR受到了多大的撞击力,骨头发生怎样的变化等相关数据。POLAR的腿部由2支柔软的骨棒组成,在受到碰撞时的反应和动作更加接近真人。通过碰撞测试后数据的收集整合,从而达到对腿部重伤事故的分析。
对于不同的汽车之间发生的碰撞故事进行假设,为了保证相互之间的安全,我们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
“室内全天候、全方位碰撞安全实验室”,通过对现实中事故进行模拟再现,进行研发工作。
为研发有效的汽车安全技术,Honda于2000年建成了能真实再现各种交通事故场景的室内全方位碰撞实验室。它可以通过各种组合,多维度全方位模拟各种角度的真实碰撞事故,并支持多速度多车型的碰撞试验,模拟各类碰撞事故形态,旨在通过真实还原事故现场的碰撞测试,打造更为先进的碰撞安全技术。
Honda在研究各种交通事故后发现,要研发有效的汽车安全技术必须回归到真实的交通社会。为此,Honda建成了能真实再现各种交通事故场景的室内全方位碰撞实验室。